不再判定次密接,调整集中隔离政策的背后,是人满为患的现实

2022-12-30 10:07:00

和平精英充值

今年的双11,最令人关注的消息不是这个购物节当天的销售额,而是官方宣布防疫政策的巨大调整。

11月11日中午,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的优化防控工作措施,其中最被人关注的几个改变是密接从7+3改为5+3,不再判定次密接,高风险区外溢人员从7天集中隔离变为7天居家隔离。

简简单单的几段话,对于目前正在发生疫情的城市来说可谓是重大转机。因为现在正在执行的防控方案已经过度透支城市资源,到了不堪承受的地步。

拿正在发生疫情的郑州来说,这次疫情中,最大的问题是对密接、次密接以及阳性病人的转运。因为这次疫情的发展速度快,郑州几乎把所有能利用的地方都改造成了方舱和隔离点。

包括郑州多个会展中心、体育场馆、酒店宾馆、学校、未交付使用的公租房、安置房等,甚至连建筑工地也被临时征用。但即便是这样的规模和速度,也赶不上紧急的转运速度。

在很多地方,尤其是郑州中原区,即便到解封后也不能实现阳性病人当天转运。包括富士康在内,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对于阳性人员不能做到及时转运造成的。

这其中也发生了很多转运中的混乱,动辄一个小区几千人规模的集中隔离,对城市的资源占用是很大的。密接人群在集中隔离后,除了医学观察外,并没有太多的医学需要,而那些已经被确诊的阳性人员却因为没处转运被迫呆在家中。

很多人质疑对整栋楼的密接人员集中隔离的意义何在,和居家隔离有什么区别?但按照以往的政策,各地防疫部门又不得不按照这个政策执行。

除了人满为患,无处可去的尴尬处境外,集中隔离才生的巨额费用也是社会不能承受之重。甚至有四川南充等地方要求自费隔离,但这个政策实施遭到社会的极力反对,实施几天后就被叫停。

自费隔离无疑增加了个人的经济负担,公费隔离对于地方财政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负担。更重要的是,从今年开始的几轮疫情变化来看,大规模的疫情爆发已经远远超出了城市的负担能力。

另一方面,很多城市为了符合政策要求,不得不仓促上马,方舱医院的建设标准不一,很多隔离点甚至不能满足基本的居住条件。更不用说对于隔离点的医疗自配备方面更是吃力,在这种情况下,集中隔离也不被人们认可。

通过这次调整,对于疫情地区的紧张局面是一个很大的改变。按照对政策的解读,以后的政策和流程应该是核酸异常人员送往定点医院,密接人员在方舱集中隔离。这样的简化设计更加符合社会现实。

在官方宣布这个消息后,网上一片赞扬,在坚持动态清零的前提下,怎么能不断优化方案,让制定的政策符合不断变化的新局面。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居民个人生活的干扰,更科学,更精准。

疫情不会很快结束,我们必须接受和病毒共舞的生活,在这个现实情况下,怎样在公众健康和社会成本之间平衡,考验着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智慧。

支持国家对防控政策的调整,希望这个政策能尽快的落到实处。我们既不能被病毒打败,也不能被疫情拖垮。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关于我们

长治百科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,汇集美食文化、生活百科、教育科研、房产家居、体育健康、综艺娱乐、等多方面权威信息

版权信息

长治百科网版权所有,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,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!